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分析)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0 阅读数:883

摘 要:道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道家学者独特的见解和非凡的思维。“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同时在现代教育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因此对现代教育具有启发作用。文章主要针对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家无为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派别,流传已久,对我国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有深远的影响。在物质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家文化提倡自然和谐,正是现代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追求。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既能够传承与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鞥能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率。

一、道家“无为”思想

过去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教育思想,而道家“无为”思想往往不被人们关注。事实上,道家“无为”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因此,需要正确认识道家“无为”思想。“无为”包括不作为和无作为这两种意义,前者是指什么也不做,后者则是指做什么也没有成功。《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无为”的释义为顺其自然,不需要有所作为,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与思想观念。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释义是片面的,《文子·自然》中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进行了阐释:“老子曰:所谓无为者,非为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不流,卷握而不散。”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指人不应该矫作,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保持天然的本性,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2]。

二、“无为”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返璞歸真的教育理念

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尊重人的个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一致性[3]。而学生的主体性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属性,是学生自主行为,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健全人格和提高道德品质。在过去的思政教育中,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创造平等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教学环境中,受到教师的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具体化,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

其次要顺应学生的本性。自由是人的本性,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会激发学生对社会约束的反抗。道家并不否定道德教育,而是反对一些人用权威来约束人的道德,对道德的过度追捧会使道德发生形而上学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针对现代爱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学生的本性,让学生回归纯真自然的状态。高校思政教育不应该采取强制的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消除学生对思政教育片面的认知,深入到思政教育的深层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善用加法累及知识而在感悟过程中使用减法,减少片面认识对学生的误导,摆脱各种诱惑对人的影响,才能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二)增加“上善若水、淡泊知足”的教育内容

“上善若水”是道家中的一种思想,认为水至善至柔、绵绵密密、润物无声,既能够包容万物,而不与万物冲突,具备广阔的胸怀和与世无争的情操,也是人们应该学习的品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高校教育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单一的政治教育无法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从水的性质进行教育,并引出“上善若水”的品格,心胸宽广,不争高低,但要懂得“无为”思想并不是自我放弃,而是顺应自然的情况而有所为。

“淡泊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像过去那么紧密,在社会生活中很可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而无法化解。老子在《道德经》中介绍了淡泊是一种思想境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高校教育也越来越功利性和市场化,思想教育不被重视,变为形式化的教育。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加强价值观念的教学,而不是放弃名利,不要不择手段的追求功名利禄,这样就会被外物所束缚,无法获得内心的快乐与自由。

(三)实施“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

“无为”思想并不是消极保守而不作为,而是辅助自然万物而不敢为,是指根据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发展,这种温和的教育方式是不特意的干涉事物发展规律,而是任其自由发展,彰显学生的本性,从而获得“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效果。传统教育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教育,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无为”思想提倡给思政教育一定的自由,尊重学生的自然本性,减少对学生的人为干预,通过疏通与引导,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结语

道家“无为”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可以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从而不断的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世虎,沈奕伶.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党政研究,2015,21(06):26-29.

[2] 胡元涛,梁俊杰.浅论道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才智,2016,23(20):145.

[3] 肖 月.试论道家"无为"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赤子,2018,12(20):106.

作者简介:魏淼(1990.10- ),女,汉族,江苏盐城人,讲师,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齐鲁文化与道家道教。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