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打造低碳效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考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打造低碳效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9-06 阅读数:449

摘 要:当下以信息、数据为重要生产资料,辅之创新的生产方法两者紧密结合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发生众多“化学反应”,其中“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型,、智慧型、效率型政务服务模式的应运而生,给我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注入一股新鲜活力,我们理应对此探求思考其中的优良弊闭。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功能分析法,在阅读大量文献及通过“互联网+”的功能分析衍射出实际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效能;满意度;获得感;瓶颈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 基本内涵

2016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词,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就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其中关键一环是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借助互联网这一实行政务服务改革的有效利器、重器,将传统的政务服务模式由“面对面”“手把手”升级为“一个屏幕”“一个窗口”即将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我们的行政效率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创造性结合下得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急老百姓之急、想老百姓之想、这既是时代使命也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如下对其特点作几点论述。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本特点

(一)智能性

顾名思义互联网是现代科技的产物,集信息、数据、智能三位一体,将其用之于政务服务根本的目的在于利用互联网的智能性对大量的信息加以分类处理。由于在运行的过程中留有网络痕迹、数据路径可以及时准确追返错误,切实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相比传统的纸质张贴、信件传达方面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智能性还体现在用户的自主性。

(二)可移动性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移动的整体,当手机、电脑、装上芯片我们的世界从此变得灵活起来,手机智能终端、笔记本信息处理、都无时无刻不在更新我们想要的信息数据,政府正利用APP可植入性,在掌上终端实现政府软件的下载利用。信息的公示也由“内部的自我消化”转向“实务即时更新”,起初车马很慢无论鸿雁托书还是八百里加急,都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今迈步胜往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移动应用实现了超越时空我们是最大的时代受益者。

(三)低碳效能性

第一,党的19大明确提出:推进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政务服务中涉及大量的纸质材料,繁琐且重复的审核资料让前来办理事项的群众企业深感头疼的痼疾,我们观察可以发现不同部门要求不同的材料,可谓是政出多门五花八门。在办理相关事项后所需的纸质材料也逃不过扔进旁边的铁捅命运,这些现象在全国范围屡见不鲜这造成大量有机资源浪费.我们可以做个大胆的估算;按照平均每人所需办理事项所需要的纸质材料是10页,13亿人每天所需办理事项有多少?这难道不是一项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我们的低碳是否应包括此类?政府是不是應该起到模范低碳先锋?第二,杨慧等人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中认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核心内容是促进以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与政务服务的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政务服务中的作用……旨在最大限度的为政务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让群众企业办事更便捷。传统的政务服务往往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排队长、办事慢、效率低,有的群众和企业早上排队到下班才能办结甚至由于排队时间过长而错失机会,这无疑会导致我们的群众对政府的服务和效率不满,满意度、获得感又从何而来?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下迎刃而解,新模式下采取集约服务、信息共享、综合窗口受理,后台分块处理、大大减少纸质材料而采取网上电子信心上传部门互认。例如传统模式下房产等不动产登记最为耗时、耗力,往往需要7-8天方可办理完结,如今实行网上申请、网上结合现场审核材料、统一窗口领取,最快的2天即可。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政府”密不可分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撬动政府积极转型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飞速发展,Web2.0时代带来的社交数据与网络数据的极速膨胀,以传统方式为主的数据分析、管理、存储能力已经难以适应新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19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深化改革力度,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继续扩大简政放权的范围同时进一步提升和创新监管能力,大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建设服务型、民主型新时期政府,如下笔者做几点分析。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撬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2018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政府政务办理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要继续将“放管服”政策向纵深处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出发点是树立公开服务的目标,在互联网与政务结合下群众以及企业只要鼠标轻轻一动,随时随地可知政府的工作运行状态。另外手机客户端的兴起更加强化了政府对人民的回应性,开设留言天地、网络邮箱、即时咨询等栏目,“应上尽上,一网服务”一举告别“被动服务”型政府。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撬动政府服务流程的重塑

政府服务效率低下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就是流程的不精简、高重复、重痕迹。起初人民群众和企业办事,必须要到所要办理事项的机关所在地,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消耗在了路途中。与此同时机关内部的权力运行流程也着实繁杂,具有官僚制的层级结构、层层审、层层批、层层转。我们知道在一定时间下,工作的幅度越大所需的时间越多,效率于此成反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建立“一个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个综合口取件”简化审批流程,精简材料和建立共同数据平台,办理流程大大提速。由最初的现场审核,变为全流程不见面或只见一次面。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撬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在马克斯.韦伯等经典行政管理学家看来分级制、分部门是一个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赖以运行的方式,是进行组织管理的前提条件。的确在不同的层级、不同部门之间加以分工、分责能够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但是慢慢的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境——部门间的信息不共享、不公开必将导致部门的信息壁垒,我们追求的更大的效率、更大的协调成了“永远在路上”,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打破信息壁垒的残局,将堵塞的“信息高速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突破的瓶颈

(一)顶层设计不完善

中国有句古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明确界定和一般的概念我们的思考就是“纸上谈兵”,在推进改革向纵深处发展中我们的顶层设计要科学、有序、把方向、定目标,避免劲往多处使,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孙悟空为保唐僧而画了个“圈”?我们是否可以给“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规定范围、界限?改什么?怎么改?我们的办事指南和事项清单的规范化、实用性、任然在指导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纲领性文件确保完善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之一。

(二)技术运用不全面

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在数据的整合方面初见成效,那么问题也接踵而至我们的技术平台的搭建不够完整和全面。在横向方面,我们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出现“拥堵”“壁垒”信息的流动性、公共性、共享性出现不通畅,无法及时共享甚至不能共享。纵向方面,层级间的信息权限的划分不明确,信息的归属是由上自下,还是由下自上,还是平行关系,不厘清网络组织间的关系是无法真正实现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我们的技术层面的任务何为路漫漫兮。

(三)政务中介不规范

政务服务中介的角色我们似乎不陌生,这是简政放权下的“衍生品”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下的“表里亲”。《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明确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市场的最大一个缺陷在于自主性调节,就避免不了漏洞,导致政务服务中介的违规、失范,例如有偿服务、法理依据不足、定位不清等。

(四)组织流程不精简

在组织内部间架构繁杂,部门的职能存在交织,职责的范围不清,先关的人员服务的协调性不足。从各地的调研情况来看,以政府流程再造为核心的“最多跑一次”可以在推进审批服务模块化、信息化、协同化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新构想

在新的时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可以有一下几点思路,完成对过去的一次加速超越。针对现实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合实际的去制定相关解决办法,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创服务型政府

构建高效的政务服务离不开政府的自我革命,当前的政府服务社会仍然是“家长式”這就大大的限制了群众的自主性、选择性,政府的政策下达更多的是执行,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度不够,所引发的服务满意度将大打折扣,我们理想中的政府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这将是“互联网+政务服务”迸发新一轮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一环。

(二)加深简政放权力度,厘清行政权力范围

简政放权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释放改革的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的版的重要手段[6]本届政府着眼激发市场活力,多次取消整合行政审批事项,简政放权取得实质成效。构建统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树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厘清行政权力的界限,什么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交由市场来调节,实实在在的落实“放管服”各项措施。

(三)加强对政务服务过程的监管,公开信息资源

阳关是最好的防腐剂,将权力运行于阳光下,严格监管相关流程,谨防暗箱操作、钱权交易应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应有题义。除此之外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倒逼行政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增强。

(四)加强对基层的群众知识普及,创建志愿者服务队伍

随着社会的知识不断更新,在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科学知识相对较高,但在乡村基层由于年轻人口的流动,加上教育系统不完善,人们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便利性无从得知,在调查中显示有群众表示对如今的改革并不适应,对网络的不懂、不知导致部分人依赖传统政务服务模式。

六、结语

我们的传统政务服务需要一剂“强心针”强的是机构、组织、效率、关怀,我们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柔性治理、细化服务、创新管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政府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让企业更多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只是放管服政策的一个侧面应证,诸如此类我们各个战线都可以与之结合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监督”我们以它为起点,撬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R].北京,2017-10.

[2] 杨慧,易兰丽,孟庆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行管政理,2018.

[3] 魏传立,王子怡.推进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分析[J].公共管理.

[4]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最多跑一次改革”[M].杭州:2018.

[5] 金梦然.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J].信息周刊,2018(06).

作者简介:胡毅(1995- ),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南京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伦理。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