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0-10-07 阅读数:456

摘 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思想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意识越发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每个公民高尚道德素养与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时政热点,凸显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价值取向,充分结合课本知识与热点新闻,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和魅力,并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的志向。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时事热点;道德与法治

一、树立“三种意识”,增强核心价值观教学理念

(一)要积极树立课程意识

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课程化,将其纳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同时促进课程主体化,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引导学生把握“和谐”的有关内容和精神时,可以从青少年身心平衡和谐与情绪控制,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民族、国家之间的和谐等不同层次进行深刻地引导和教育。

(二)要积极树立主体意识

坚持以学生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体,努力尊重、唤醒和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自主、自愿、自觉的过程。例如:在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法治”概念和精神时,可紧密结合学生听说或了解的家庭、社区、学校等身边案例和切身体验,应动员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从而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和加深学生对违法行为后果、政府部门执法情况等的了解和认识。

(三)要积极树立生活意识

促进教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常态化,积极引导学生从理想世界、理性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迟到率、作业完成情况、诚信考试情况等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得学生在遵守诚信规范、加强自律和提升自我诚信度的过程中自觉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习惯。

二、创新性使用教材,结合本土资源情境教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能够唤醒学生的乡土情怀,对地方文化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在帮助学生了解家乡乡土知识的同时,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授“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首先展示大量具有泉州、惠安乡土特色的建筑、饮食、风俗习惯,泉州东西塔、开元寺、肉粽、惠女服饰、敬天公等等,学生看到生活中有乡土特色的东西,很有亲切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学活动之中,期待老师引领他们一起去探究更多的文化内容。在讲授“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一课时,可用泉州历史上名人志士,如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统一台湾,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等,他们身上积聚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课前先自行收集资料,不足老师上课再补充。选择这些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达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的。

利用乡土资源的情境教学法与枯燥乏味的说教相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更深刻、更到位,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课程目标,凸现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注热点问题,把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核心价值培育相结合

时政教育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条重要渠道,由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能借助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汇成高效、丰富、生动的知识体系。也由于时事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可信度高、感染力强,教师应善于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时事知识体系之中,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能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把握形势发展方向,认识世界,了解国情。学生既从内心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产生愿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好愿望。

四、注重情感体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在教学中,应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中的情感诸因素的基础上,从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确定激发情感的启动点,把握学生情感转化的契机,指导学生情感实践等方面来探讨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如讲授“关心父母”一课,可以先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创设母爱气氛,然后再启发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实例,使学生真切体验到爱的温暖,并悟出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学会关心和体贴父母。通过情景教学,从而增强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驱动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让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向生活。“德育要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重要的教学原则。为了贯彻这一原则,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富有生活化,而且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例如学习“爱在屋檐下”,导学案就设计引导学生调查父母的收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每天工作多长时间、收入支出在我们身上多少。在调查过程中感受父母的爱,升华核心价值。学习“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时,探讨如何提升生命价值,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初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通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学做紧密联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能实现德育的最终目标——道德行为,在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又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与学生谈这个“德”,不能高高在上强压给学生,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活,因为生活处处都有“德”,“德”是规矩、“德”是精神,“德”就是真善美的一切东西。学生理解了这一点,才会感悟到有“德”的社会才是美好的社会,是人们喜爱的社会,才会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能只是在课堂上教育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课堂,自己的所作所为却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让学生感到老师言行不一致,从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教师必须身体力行,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例如:要求和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不同见解,营造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敬业”、“平等”、“民主”、“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真切内容。

总之,我们应该运用道德智慧与情感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反对说教,用平等、民主、合作和开放的姿态引导与感化学生,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信赖感和愉悦感,从而把核心价值观转化成内在的心理机制,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的志向。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S].

[2] 严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作者简介:吴芳(1987.10- ),女,福建泉州人,现任教于惠安一中,中学二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政治课堂生活化。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