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研究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阅读数:486

吴彦潮 朱德喜

摘 要: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整体较强,但仍存在认同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地缘因素、高校培养环境等导致的。高校应当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统战工作讲话为契机,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

高校作为培育广大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此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培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要将其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紧密的关联在一起。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的未来和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构成部分,他们对实现民族繁荣、国家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语言不通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一些西方势力企图通过政治、民族、宗教等措施,利用民族感情,挑拨离间,最终达到分裂祖国的可恶行径,使得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工作极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意义重大,尤其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边情况下,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认同现状及制约因素

目前,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区或分散区,经过自主的高考渠道或经国家的民族生招生倾斜渠道选拔而进入学校的。由于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源地不同,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都有着很大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日益严峻和复杂,来自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一)认同现状

(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较强,但仍存在认同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在学校,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中去,这也成为向少数民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对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部分少数民族青年在认同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并予以践行。却仍有少数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停留在浅层认知上,并没有在情感和行为上做到认同。例如目标不明确、缺乏信心、自我意识较强等,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来自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有所不同。研究中发现,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大学生较来自少数民族分散地的大学生而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略低。同时,在高中阶段就有在内地学习成长经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较强。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其他地区交流较少、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相对盛行等现象,特定的生长环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有着独特个性,从而增加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但总的来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同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3)入校后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有一定影响。大学是广大青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平台。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互通和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重要学生干部工作岗位上为高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了力量。基于此,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同感相对高于普通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体现方面为情感和行为方面。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地缘因素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原因。地缘因素是指由于地理区位因素导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各不同,从而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区位因素。地缘因素主要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个性化表现出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各少数民族大学生都受到其本民族和民族聚居地的文化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性格,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和宗教信仰,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从而约束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中,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地区开放程度和民族对外交流等方面,一方面,社会经济的滞后发展会阻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外界的认识。面对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处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不利于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的思想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价值追求上产生错误认识。

(2)高校的宣讲培育方式方法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得到了高校的廣泛关注。高校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贯穿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在此过程中,存在培养考核体制机制建立仍不完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实践引导不足、教育过程中忽略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点等问题,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工作略显被动。

二、加强认同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和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包含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精髓。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民族的具体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生命力和影响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了保障,对其长远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只有各民族青年的团结,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的团结。高校作为各族青年相互学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也使得有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多元化。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需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将广大青年思想凝聚起来,让他们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它融合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各民族统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导向,也为各民族搭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相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各民族学生相互融合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人民工作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大德;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公德;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品质。引导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民族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要求。通过认同培育,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

三、培育路径探索

(一)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族统战工作讲话契机,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认同培育最重要的是加强思想认识,作为构建思想统一认识的重要途径,加强少数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有助于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构建思想建设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中华民族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中认真的领悟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培育必须以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十九大精神的最新内容为指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最新实际,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发挥好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用自己的所学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这些都离不开习近平的关于做好民族统战工作讲话的精神作指导。

(二)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相比于社会,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培育上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校可以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达到各民族大学生情感上的融合。校园文化活动是很好的交流平台和思想建设的主阵地,通过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同少数民族学生的联系和情感,最终在校园中形成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积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平台,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培育是否成功,最终会体现在行为上。因此,要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事理,辨是非,学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一是高校应当积极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青马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品尝奋斗的果实。二是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及时到位宣传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用他们的高尚思想,带动周围的少数民族同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刘先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试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2] 李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3] 童春香.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吉首大学,2016.

[4] 廖金香,少數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5):74-76.

[5] 田海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调查——以河北省为例[J].邯郸学院学报,2011(01).

基金项目:文章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度统战理论研究课题《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TZ08。

作者简介:吴彦潮(1990.08- ),男,汉族,江苏新沂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朱德喜(1978.01- ),男,汉族,广东电白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校共青团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