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德里达声称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脱节的时代”,一个断裂的时代,一度想将马克思的思想解构内化为同他自己解构思想一致的同一性。他声称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确实是不在场的,他(马克思)是以一种复数的形式用以不在场的在场影响大家的生活。德里达针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提出必须借助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才可以揭露其内在秘密同时给资本主义全球化予以重击。但是经过德里达结构以后的马克思思想以幽灵形式再现,在某种形式上却实实在在背离马克思本意,德里达带给我们的马克思确实一种永远无法进行建构的缥缈的幽灵
关键词:马克思的幽灵;德里达;批判精神
随着前苏联的轰然解体,20世纪末本来处于冷战的世界两极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由于社会主义带头人的塌落,资本主义势力高歌猛进。其次便是福山正当时的出版了闻名世界的《历史的终结》,同时给社会主义塌落和资本主义发展火上浇油。随着福山思想的全球蔓延,资本主义更是欢呼雀跃的来庆祝自己赢得的胜利,更有甚者表表面上对马克思现实代理人的死亡举行哀悼仪式。而此时,全球左翼阵营却顿时失去了方向不知所从,并且大量的向资本主义滑落。就在此时,解构学大师德里达以《马克思的幽灵》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声称马克思不仅没有死亡而且将永远在场,全人类都将是马克思遗产的继承人,同时历史也并没有因马克思现实代理人的失败而停下前进的脚步。自由主义的胜利也仅仅是他们声称的而已,他们急于埋葬马克思急于给马克思举办葬礼,纯粹是因为对马克思的惧怕。因此,马克思将与我们同在,最起码马克思的某种思想之一将与我们同在。德里达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为马克思正名,其勇气确实非一般坚毅,精神可佩。在那个最不合事宜的时间,德里达为马克思正名,宣称马克思没有死亡,历史没有终结,其原因何在?德里达澄清到:“这是一个脱节的时代”按照德里达解构学的解释,此时为马克思正名才是最恰当的时候,因为只有这个时候,解构学才能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德里达的解构学,必然在社会主义被排挤到边缘的时候才会选择与他结盟。但是,解构学与马克思主义结盟的结果便是,马克思主义失去了肉身,以幽灵的方式再现人间,他在也不可以有实体的在场,德里达为马克思招魂的结果便是,马克思的出场必须按照解构学的要求降临人间。但是这样一个消极后果便是,取消了其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可能行。所以,文章主要将研究幽灵的马克思到底是在指说什么,其是不是德里达向要表达的思想。
一、德里达“脱节的时代”与解构学的幽灵
(一)德里达以《声音现象学》和《书写与差异》还有《论文字学》
三本著作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后以“延异”非声音中心主义的方式进入批判的哲学领域。德里达用其最擅长的解构之矛,开始柏拉图的“药”还有福柯的“癫狂”以及索绪尔的语言学之盾进行无情批判,解构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当欧洲还处在结构之美的时候,德里达已经携解构之法在美洲开疆拓土占领大片领地。但是此时,人们发现,德里达对众多哲学家批判的时候,却没有提及马克思。这导致德里达深深受到左翼甚至是右翼的怀疑,其政治立场的不明确,给自己带来不少诘难。此时,德里达以《马克思的幽灵》对所有人给了坚定的回答。
(二)解构登场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的幽灵》发表之际,正好是福山《历史的终结》全球快速蔓延的时候,其宣称,历史将要终结,自由资本主义将是全人类最后的归宿。而此时,德里达却“逆历史潮流”而言,“这是一个脱节的时代”。德里达说马克思主义不会死亡,资本主义为马克思举办的埋葬仪式将是对马克思的还魂的欢迎仪式,而为他播放的安魂曲正是为了欢迎马克思回来的欢迎之乐。因为,对于解构主义而言,延异是所有事物出现在场的必经之途。解构的最大作用便是消解融化固成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使其不断变成那种连续不断的踪迹。
(三)马克思的幽灵结构学解释作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以及《资本论》当中都曾提及过幽灵概念
但是幽灵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向向外传递的中心思想。由于德里达解构主义,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点,再去研读马克思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必然会像其边缘地带偏向,所以作为边缘地带的幽灵,成为了德里达重点关注对象。而关于幽灵的特性,德里达认为它既非生也非死,既不是现实性也不是非现实性。因为解构学的延异特性,必然要求彻底的变革性,即便对解构学自身也是如此。而此点便是德里达认为与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共同之处。因为马克思也在追求彻底的革命性,以及对自我的批判。德里达声称自己的幽灵政治学是支持左派的立场。
二、马克思以缺席的方式出场
(一)德里达以解构学的方式对马克思的幽灵进行解释
使得马克思的幽灵概念同德里达的解构学极其的相似。因为解构学的终极目标是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一贯主张对在场的形而上学进行解构。德里达曾说解构无法对其下定义,因为一旦对解构下了定义,结构也会被解构掉。所以与解构学结盟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也会被解构掉。
(二)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的确是缺席的,是不在场的
同时作为经验世界当中的马克思在恩格斯发表了墓前讲话之后就彻彻底底的消失了。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代理人,苏联也在20世纪末进行解体同时消失。虽然这些都是缺席,都是不在场,但是这种现实的缺席不是解构学所要研究的对象。这种不在场是解构学研究幽灵开始的起点,只有对象死亡,他才可以有机会以幽灵的方式返回现场。
(三)按照解構学的理论维度而言,马克思的思想是在场的,因为它是以不在场的在场行使它的有效性
结构学首先反对的就是在场的形而上学,而黑格尔的哲学便是在场形而上学的理论先驱。胡塞尔的哲学也反对黑格尔的在场形而上学,但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自然派哲学。他赞成面向事情本身,将其自然哲学内容加以括号悬置起来。但是德里达依旧反对胡塞尔的研究方法,德里达在《胡塞尔几何学起源导论》当中对胡塞尔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因为他认为胡塞尔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学的起源,根本不可能成功。几何学由其源头传递给我们并不是直线的,也不是理论推导可以完成的。而是通过深层次的多维度的延异的方向传递给我们的。所以德里达必然会以结构的方法面对马克思的著作。当马克思的哲学处在中心位置的时候,它必然以心而上学的地位存在。只有当马克思的哲学被边缘化的时候,结构学才会将其捕获。因此想要发挥马克思思想的力量,我们必须踢出在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而应该转向起最有活力最有批判性的方面。
(四)毫无疑问,德里达并不是想要将马克思的肉身招回到现实世界,他是想以解构学的幽灵化来代替马克思的最深刻的批判思想
是马克思以幽灵的方式出场,以不在场的在场来发生作用。而这种出场方式跟传统哲学方式完全不同。传统哲学出现是以本质与现象连接纽带进行出场,本质与现象之间是本源与摹本的关系。而德里达深刻的反对这种对应的关系。他支持的是以复数并且是幽灵的方式出场。死亡是幽灵出场的欢迎式。其实早在苏格拉底年代他就以死来劝服后世,没有死亡以后才可以重生。苏格拉底明明可以选择逃生,但是他并没有。同样在2000年以后的马克思依旧是在现实世界死亡以后,以幽灵的形式复活。马克思之所以可以以幽灵的形式复活,完全是借助于德里达解构的内在逻辑进行的。
(五)无形之间,在无数次的延异过程中产生了众多不同的幽灵,当然他们是复数的
因为延异,注定了这些复数的幽灵终将是异质的,幽灵彼此之间是不同的没有任何的模本与源头的关系。因此,在德里达对马克思审视的过程中,发现马克思经典文本之间就存在着异质的幽灵,在幽灵降临人间寻踪的过程中变得更为异质化。而且由于作者已经死亡,每个人肯定会阅读出属于他们彼此不同的马克思。且不说资本主义世界的哲学大师希望将马克思埋葬,将其送进书本变为脱离现实的理论,就算是左翼社会主义革命人士的数量也是极其庞大,大家在讨论马克思的时候肯定是不可能是以对马克思的统一理解为目标,之间必然有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不同意义上的背离,用自己所熟悉的框架去解读理解马克思。德里达在解读马克思的时候,便是用其主张的解构学进行研读,从而解读出了复数的马克思的幽灵。
(六)德里达相信马克思会以不在场的方式出场
在苏联没有解题之前,如果说马克思可以以在场的方式出现,尚且可以,但是现在这种白色神话不在可能实现。马克思的再次出场必定不会是肉身出现,一定是幽灵形式的出场。当然这种幽灵,是一种哲学的比喻,对幽灵的理解,我们可以当做它不是真实的肉身,也不是虚假的幻想。德里达在书中开篇就引用了经典话剧哈姆雷特的场景,哈姆雷特在城堡城墙上听到那种幽灵的声音“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其实真正的幽灵并没有到达城墙之上,那只不过是经过时空延异后的影子而言。马克思的幽灵并不是马克思在讲话,而是后世的解读者在借助马克思讲自己的话而已。
(七)关于苏联对马克思那种经典解读,那种统一口径的解读,德里达并不支持
对马克思思想那种实体化的知识性的解读,是错误的。马克思讲那个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希望他降临人间,但是德里达认为他并没有降临,而是选择在某个地方永远的注视着我们,我们完全看不到幽灵本身。 马克思不会是直接性的在场而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以否定性为特征最终可以称作为没有弥赛亚的弥赛亚降临性。过去的研究者总是在试图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完美化的解读,几遍发现马克思理论当中出现了断裂,出现了缝隙,会想尽办法降其完美化。而处于解构学的特点,边界、缝隙、空白处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方向,只有将马克思的思想进行重新解读,马克思最有活力之处—他的批判精神——才能重现人间。只有这样,共产主义才不会因为他在现实世界的肉身消亡而同时消失,同时变成资本世界一直想否认但是有没有办法否认的东西。
三、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的激进化
(一)德里达在他认为的最合适的时间对马克思进行重新解读,尤其是以幽灵为桥梁将解构学与马克思思想进行结盟。作为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强烈反击,德里达声称,马克思思想注定是以复数的形式存在,也许随着前苏联解体,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随之消亡,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不会消亡的,还会以其他方式存在并且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换句话说,马克思的幽灵不肯能终结,所有的我们都是马克思思想的继承者,同时也是马克思的债务人,马克思的幽灵没有实体他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二)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我们所理解并且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他明确声称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德里达将解构学与马克思主义联盟其目的不是为了宣扬马克思主义,他只不过是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当中那种激进的批判性。虽然德里达也对外宣称解构学是对马克思幽灵众多幽灵当中一种的继承,但是他的确不是传统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德里达虽然以解构学的方法肯定的马克思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但是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却遭到德里达的否定。
四、结语
德里达对马克思的评价,既有历史积极意义,因为他在共产主义处于最低潮的时候站出来为其正名,确实有一定的积极理论贡献价值。但是其不足之處,也是非常明显的。德里达确实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但是他没有将形而上学中心论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革命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区分开来,导致了他在反对形而上学的时候一同将马克思的核心思想一起否认掉,仅仅继承了与解构学有关系的批判精神。这种片面的继承,终将不可能发挥出马克思思想的伟大之处,同时也远远背离了我们的经典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 任平.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引领文明对话和思想撞击[J].江海学刊,2004.
[2] 张景岳.马克思主义原理[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
[3] 黄力之.冷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M].上海党史,2003.
作者简介:邢伟,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