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在本科生学科竞赛中的主体价值与指导力提升策略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在本科生学科竞赛中的主体价值与指导力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29 阅读数:473

摘 要:本科生学科竞赛是促进本科生综合素质发展,推动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应该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下明确自身主体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科竞赛的共同学习者、参赛积极性的调动者、学科竞赛资源的整合者、竞赛过程中的协调者,并通过丰富学科竞赛的本体性知识,掌握相应的条件性知识,提升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等途径来提升辅导员在学科竞赛中的指导力。

关键词:协同视域;学科竞赛;主体价值;指导力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加强学风建设,是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充分营造良好学风,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多种路径中,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充分参与学术科技竞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历来得到全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关注和认可。然而,现实当中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科生在学术科技竞赛中的参与度不高,往往只是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或者能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参与,而这部分学生只占到了学生总数的很小部分,无法实现“以赛促学”的初衷;二是高校内部无法形成合力来共同帮助本科生有效参与学术科技竞赛,甚至认为指导学术科技竞赛只是专业教师的责任,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和岗位优势推动学生在参与竞赛。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辅导员在本科生学术科技竞赛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如何提高本科生的竞赛参与度?二是高校辅导如何提升指导力,从而充分、有效的参与竞赛指导?

一、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参与本科生学科竞赛的主体回归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要大力推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一员,与教师、高校管理者等均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体。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辅导员也必然是作为主体的地位呈现。作为主体的高校辅导员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参与各类育人活动,但却要在多种主体中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针对当前本科生参与竞赛存在的问题,与其他主体进行协同育人,从而发挥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当前,高校本科生广泛参与学科竞赛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两方面的缺失:一是专业技能缺失,无法具备参赛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二是自我效能感缺失,无法克服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参赛动机不强;三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缺失,无法在备赛过程中提升专业素质。教师、高校辅导员、学生本人在学科竞赛中应当作为主体身份各自承担相应的主体价值。

教师作为专业技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参与学生的学科竞赛中必然承担的知识、技能等的教学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往往与学生的学科专业不匹配,在专业知识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高校辅导员由于长期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状态,从而可以有效推动本科生积极参与竞赛,做好引导性工作。学生作为参与学科竞赛的“当事人”,应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和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导下发挥作用。因此,同时作为主体的教师与高校辅导员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可以分别从教和导两方面来实现主体的价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并不是作为客体呈现,而是作为自我育人的主体。这三种主体间存在着稳定的双向三角关系,即学生、教师、高校辅导员三种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本科生学科竞赛的角色定位

在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应当参与本科生的学科竞赛,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参与,关键在于找到切入口,从引导的功能和价值入手,明确具体的角色定位。

(一)学科竞赛的共同学习者

辅导员与学生原本是属于不同的群体,在年龄、成熟度、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辅导员均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学科竞赛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上辅导员并不完全优于学生。因此,在学科竞赛方面,辅导员与学生应该是人格平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关系。辅导员应与学生成为共同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情谊的同时,可以帮助和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二)参赛积极性的调动者

高校本科生从年龄特征来看,依然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完全成熟的时候,对于参加学科竞赛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之大部分本科生专业技能欠缺,自我效能感较弱,对学科竞赛无法产生强烈的动机。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避免失败的动机,即害怕自己参赛后没获得名次而使自己的颜面受损。这些问题在学科竞赛中并非属于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专业课教师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更具有优势,但对于非智力因素却存在着弱势。恰恰相反,高校辅导员是一支专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特点。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谈心谈话、实践活动、朋辈帮扶等措施可以调动参赛者的积极性。

(三)学科竞赛资源的整合者

學生作为参与学科竞赛的主体,更加关注竞赛本身,努力破解竞赛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专业学术问题。然而,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往往与学校整体所拥有的资源平台和数量有很大关系。当然,寻求什么样的资源,怎么寻求资源,资源该如何整合和利用这三方面的问题,本科学生往往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高校辅导员正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提供和整合有利资源,成为学科竞赛资源的整合者。

(四)竞赛过程中的协调者

在协同育人理念下,使广大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需要多方力量参与的。一方面不能仅仅是教师、高校辅导员或者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竞赛;另一方面这些群体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构建成统一体,也不会有良好效果。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应该起到多方协调的中介和纽带作用,从而使得协同育人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实效,完成竞赛过程。

三、高校辅导员在本科生学科竞赛中的指导力提升策略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高校辅导员作为协同育人的主体,理应具有其特定的角色定位。而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学科竞赛中如何展现主体价值,更好的发挥角色优势,在竞赛过程中提升指导力就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以满足角色需求。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丰富学科竞赛的本体性知识

由于高校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与自身学科背景存在差异,在许多学科竞赛的专业知识上不具备较为丰富的本体性知识。但是,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丰富和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性知识便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与效果。

(二)掌握相应的条件性知识

高校辅导员在广泛动员和指导学生参与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参赛动机、情绪状态等都直接影响着竞赛效果。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一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环节竞赛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从而实现竞赛育人的目的。

(三)提升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辅导员在竞赛中需要整合资源,多方协调,使得所有对竞赛有利的资源能够集聚力量,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做好竞赛资源的整合者和竞赛过程中的协调者角色。

参考文献

[1] 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03.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作者简介:苏珊(1993- ),女,安徽合肥人,助教,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