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台工作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台工作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阅读数:670

摘 要:台湾文化来源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台湾民众普遍认同中华文化。但近年来随着岛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文化认同心理遭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维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应鼓励两岸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交流,加强对台湾年轻一代的历史文化宣传和引导,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两岸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台湾;统战

一、台湾民众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困境

台湾文化来源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台湾民众普遍认同中华文化。但近年来随着岛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文化认同心理遭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西方文化冲淡了中华传统文化认同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再加之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西方的影视文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台湾社会传播,西方文化对于台湾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台湾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西方文化影响,自由、平等、人权等西方“普世价值观”在台湾社会日益流行,过去在台湾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遭受了极大冲击。尤其是在李登辉、陈水扁“去中国化”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台湾年轻一代,从小受西方电影、文学、流行音乐、动漫等影响很深,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更加追求西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较淡漠,甚至出现了一些背离、抛弃传统文化的倾向,如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文化”等,这些倾向冲淡了台湾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台独势力造就了人为的文化阻隔

海峡两岸地理上相邻,血缘上同宗,文化上同根,台湾文化来源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岛内出现了“文化台独”的思想。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教育部门刻意删减有关中国大陆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课程,增加“台湾史”、“台湾地理”、“台湾文学”等内容,弱化汉语教育,强行推动“台语”教学。蔡英文当局执政以来,即宣布废止课纲微调、禁止大陆及港澳学者借阅台湾“国史馆”资料、撤除台北故宫南院十二兽首陈列、拆除台湾抗战纪念碑,2018年以来更是修改历史课教学大纲,把台湾历史、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并列,把中国历史放在东亚历史的脉络下讨论。这些“文化台独”举措旨在否认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企图从文化上、精神上切断海峡两岸的血肉联系,为台湾“法理独立”做准备。

(三)台湾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疏离

“台独”势力历来重视在台湾青少年当中灌输“台湾独立”思想。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立即废除了国民党政府拨乱反正的“课纲微调”,后又抛出新的历史课大纲,把台湾历史、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并列,把中国历史放在东亚历史的脉络下讨论。台湾当局这些教育、文化方面的举措,旨在斩断两岸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用“台湾意识”逐渐取代民众的“中国意识”。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台湾年轻一代,“台湾主体意识”相对较强,和大陆之间缺乏历史、文化的精神纽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比较淡漠。再加之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台湾年轻一代缺乏深入了解祖国大陆的机会,很多人对大陆的心理距离比较疏离,反而更加追捧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传统文化在对台统战工作中的作用与优势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地理上相邻,血缘上同宗,更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种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以及共同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成为对台宣传的社会意识基础。

(一)文化认同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基础

“文化認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共同的文化——包括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精神信仰、共同的历史记忆等,是某一民族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现代国家产生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维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两岸同胞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型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条件。台湾民众能否形成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一个中国”的认同,取决于其所生活的精神文化环境和思想意识氛围,只有在两岸同胞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让台湾民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国家向心力。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两岸间的文化交流来增强台湾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其政治认同的整体提升,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认同能够消解“文化台独”的危害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文化台独”的根本目的是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母体进行剥离,使台湾民众在文化观、历史观方面形成“台湾主体意识”、“台湾独立意识”,从而营造支持“台独”的社会氛围,为最终实现“政治台独”、“法理台独”做准备。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当前海峡两岸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很大的差异,从政治角度出发进行宣传容易造成抵触。相反,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在语言文字、节庆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共性。因此,以中华文化为纽带进行两岸交流,能够避免抵触心理,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消除彼此隔阂,通过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提升,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三)中华文化是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

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随着历朝历代大陆移民的不断赴台,将大陆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带入台湾,使得台湾的文化发展与中华文化的整体发展基本同步。特别是清朝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对台湾投入了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为台湾本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时至今日,无论是作为文化核心载体的语言、文字,还是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观念,台湾文化都全面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文化,对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华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非功利性,所含政治色彩少,易于被两岸各界人士接受,是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认同的天然载体,有助于化解两岸敌意、消除对立心态,是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的文化基础和强大精神助力。

三、以中华文化促进对台统战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鼓励两岸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交流

由于对大陆缺乏了解,许多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一定的偏见,如认为大陆文化是由政府主导、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性文化,是自上而下的精英文化,而台湾文化则是一种草根文化,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深度融合,是以“上端对下端,精英对草根,拨款对筹款,计划对市场,僵硬对活泼”。为了减少台湾民众的这种抵触情绪,我们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应将着力点放在民间文化交流上。海峡两岸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妈祖信仰、闽南文化等方面有着极大相似性,我们应大力推动这些领域内的民间往来与交流,鼓励台湾民众来大陆观光旅游、探亲祭祖、参观学习,让他们在非官方语境中感受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共性。

(二)加强对台湾年轻一代的历史文化宣传和引导

首先,加强对台湾年轻一代的宣传引导,重点在历史文化教育。当前台湾社会盛行的“去中国化”,旨在切断海峡两岸在历史、文化方面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应当大力研究和发掘两岸历史文化方面的相同点、相似点,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台湾年轻一代宣传和灌输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理念,以此消解“去中国化”对年轻一代的负面影响。其次,重视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台湾年轻一代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文化——包括网络文学、影视、游戏、短视频等对他们影响很大。因此,在对台湾年轻一代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贴近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傳播内容和传播手段,通过互联网展示祖国大陆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古典文学等,潜移默化地增进台湾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的根和灵魂。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同根同源,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子本应构成中国国家认同的核心特性,并成为两岸的主流价值观。当前,我们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做得依然不够,能够唤醒与台湾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引起海峡两岸精神共鸣文化符号依然太少,这一现状不利于台湾民众对大陆政治认同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感结合起来,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大力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与台湾社会的价值理念产生共鸣。只有将两岸同胞共同的根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台湾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保持和提升两岸国家认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2] 康菲等.大力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提升台湾同胞国家认同感[J].理论界,2012年第11期.

[3] 谢松峰等.当前两岸文化融合的现实挑战及思考[J].现代台湾研究,2015年第3期.

[4] 张喜燕.对台宣传的文化心理基础、现实挑战及对策分析[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5] 潘越.浅谈台湾民众的认同问题[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6] 古小明.两岸社会统合趋势下台湾民众政治认同问题的思考[J].台湾研究集刊,2011(6).

作者简介:刘闻佳(1984- ),女,湖北武汉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教育学硕士。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