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互联网+”:让思政理论课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1-03-20 阅读数:957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理直气壮办好思政理论课,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讲好课,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媒体资源,让思政理论课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要求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让学生积极学好思政理论课。通过信息化技术,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新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增加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实现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一、“互联网+思政理论课”给教学带来活水

(一)“互联网+思政理论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互联网是00后大学生的时代标签。在互联网的氛围内熏陶,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甚至身体的一部分,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智能手机、手游等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是其同道中人,能够极大化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课堂和教师才是真爱。新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实时性、广泛性,能够满足不同偏好的学生的兴趣。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思政理论课”可以说是基于大学生成长的特点的绩优选择。

(二)“互联网+思政理论课”让课堂更接地气

思政理论课与互联网联姻能够使课堂教学保持即时性,贴近生活。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原理、概念、理论、范畴与世界、发展史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增加时代感和历史厚重感。借助信息技术能够理清历史脉络、提供新闻素材、播放视频材料、演示抽象理论,把传统的说教转变为形象化、具体化、具象化。互联网技术能够及时跟踪时事热点、科技前沿,了解世态百相,立德树人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

(三)“互联网+思政理论课”丰富了教师的手段。

思政理论课需要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一支笔现象。传统课堂上教师一支粉笔画半天,学生埋头笔记记半天,课堂过后忘天边。信息化让教师提前把电子讲义、ppt、作业通过电子邮箱、QQ群、微信群发给学生,课堂上可以拿出时间进行讨论,解放了学生。信息技術也改变了课堂一张嘴现象。借助视频资料、慕课等网站平台替代教师讲,或者不同教师、教室课堂直播,信息共享,一张嘴变成了多张嘴。教师从耗时耗力的低效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专心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

二、“互联网+思政理论课”引发立德树人教育三重变革

(一)“互联网+思政理论课”引发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变革

“互联网+”与思政理论课融合是立德树人教育的趋势。互联网已经是大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教学也一样离不开互联网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把线下课程搬到网上去,或者进行线上教学,就以为已经实现了网络教育可能是比较肤浅的。认为互联网服务于课堂思想教育的想法可能是落后的或者是片面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端平台等技术、载体去进行教育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师生互动、国际性联动等等,对教材、教法、教师、教学场景等教学生态进行深切变革,在变革中对学生思想施加影响。

(二)“互联网+思政理论课”引发立德树人教育形式变革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价值引领始终是教育的首要功能。对于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学生的价值观用另互联网语言体系来表述,教师必须使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体系。思想教育的交流途径发生变革。过去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现在拓宽到QQ、微信、博客、播客等媒介,在这些媒介上的交流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教育的交流方式发生变革。留言、语音、点赞等方式已经成为师生互动的常态。思想教育的语言体系发生变革。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常用的网络用语,否则学生的话教师听不懂,教师的话学生不要听。学生的价值体系已经成为线下线上立体化了,教师要和学生搭上话,必须要接受他们的立体化价值体系,才能进入并影响他们的价值世界。

(三)“互联网+思政理论课”引发立德树人责任教师变革

教师肩负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在互联网生态下教师必须改变工作状态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首先要进行观念革命。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理念是开放共享。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学习劲头,勇于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行为;树立开放的心态,做好接受反哺的思想准备,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互联网科技革命。其次要进行手段革命。不断尝试新设备、利用新平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跟紧科技进步的步伐。再次要进行行为革命。互联网时代拓展了课堂时间和空间,教师传道的时间由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延长到每天二十四小时、三百六十五天,教室也拓展到任何地方,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都可能会“追”过来,出现在教师的“视野”里,教师要随时回应学生。

三、“互联网+思政理论课”实践需要搭建四大体系

(一)“互联网+思政理论课”需要构建思政教育体系

“互联网+思政理论课”需要构建思政教育三大体系。第一是构建领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由党委牵头,由教务处、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部分负责,所有教师参与的责任体系。第二是课程规划体系。以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各教学部门参与,共同制定思政理论课体系,从整体设计到单元设计,思政理论课、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都要纳入课程规划,抓实抓细。第三是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重心要体现“立德树人”,教务处负责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进行测评,纳入教学考核。

(二)“互联网+思政理论课”需要构建技术服务体系

“互联网+思政理论课”需要构建三大技术服务体系。一是基础设施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教室教学用的网络、电脑、多媒体、音响等常规的基础设施,为教师配备必要的信息化教学装备。二是在线教育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在线课程系统,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录学习成果以及评价、反馈。三是课程开发技术服务体系。为把教师的线下课程“迁移”到线上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服务支撑体系要对教师进行培养,帮助教师理解和运用现代新闻传播设备、技术、原理和技巧。

(三)“互联网+思政理论课”需要构建平台通道体系

“互联网+思政理论课”需要构建二平台二通道。首先是两个互动平台。当前最为流行的就是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高校要组织人员负责对两个平台的维护和资料更新,收集信息,并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爱学校,进而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和情怀。其次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线下和线上两个通道。在线下通道,一般是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接觸的较多,其他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较少。重视教师和学生线上交流的通道。教师和学生通过学生班级QQ群和微信群交流的较多。班级群一般都是由学生管理的,学习和生活都在群里交流,比较活跃。这二平台二通道都是教师在教室、课堂以外继续承担“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渠道。

(四)“互联网+思政理论课”需要构建立德树人内容体系

互联网时代要将原来的立德树人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首先是挖掘立德树人要素。每一门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都是立德树人因素的富矿,但是需要教师主动去挖掘。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时间、态度或者体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要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要组织团队进行深入挖掘,像蚕吃桑叶一样的细致地开展。其次是整合立德树人教育资源。高校教学资源除了课表课堂以外,还临时的讲座、论坛以及线上课程。第三是扩展立德树人空间。校庆活动、纪念活动、运动会、社团活动等都可以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的阵地和载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要进行数字化整理,形成立德树人教育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7).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3]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新华网,(2019-03-18)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9-03/18/c_1124250454.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7年课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基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7B01)。

作者简介:王明华(1971- ),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人文社科部,研究方向:党建。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