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专栏]论新时代劳动教育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专栏]论新时代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1/09/23 阅读数:693

陈国安

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的新命题,具有以培养儿童的劳动素养为目的、以儿童的完整生活为范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依据的特征。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应该关注课程的综合性、教学实施途径的多元化和教育评价的过程性。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全人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B-0016-05

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印發《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时代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得到高度的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实施及评价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全人教育

从德智体“三好”教育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教育对“人”的本质意义的不断发掘,是教育在现阶段对“人”发展的意义的理解,是全人教育在新时代的一次探索。全人教育是完整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

德智体是人发展的核心,审美活动是人精神性社会活动必然的发展需求,而劳动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表征。“五育并举”在新时代是全人教育的基本含义。这五者之间是并列的、互动的、共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候,我们更加注重教育对人的德智体的重要影响。到了新时代,社会发展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美育和劳动教育逐渐被关注,这是教育对人影响的领域扩大的一种体现,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劳动教育被新时代教育置于重要位置,是教育向人本质意义的一次重要追问;劳动教育将和美育一起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人类本身”[4]。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按自己的意志与意识去改变世界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目的不断对象化、对象世界不断人化的历史文化过程,是人在自由自觉的改变自然中既创造对象世界又创造人本身的社会过程,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据。”[5]因此,教育只有聚焦到人本质的活动——劳动,才算是真正完整地去影响人发展成长的全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正是因为教育与劳动在人的发展中有如此相似的影响,所以,很多教育家都认为劳动与教育应该必然地结合在一起。如,“经亨颐认为,劳动的原理与教育的原理相似,学校的劳动教育是有形的教育,而教育则是无形的劳动,实施劳动教育是纯正教育的重要部分,可服务实业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教师研究精神、促进师生教学互动”[7]。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达的意思是未来的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他着重强调的是生产劳动要与教育相结合,这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这里所说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指的是技术教育[8]。毛泽东在1934年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1958年又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9]。这是从教育的视角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都是立足于全人的发展,但是提出的视角却不同。

新时代劳动教育问题的视角是教育,而非生产劳动,所以新时代劳动教育是要从教育的立场出发思考如何结合生产劳动①来完善全人教育的体系建构。生产劳动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一种方法,在劳动教育价值中,生产劳动不是目的,全人教育才是目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人的成长和发展除了幼儿学前期外,大致有两个阶段:学校教育阶段和终身教育阶段。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入生产劳动作为全人教育的一种途径,让儿童在教育中理解生产劳动,培育劳动的精神,形成劳动的技能,孕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在终身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引导成人在生产劳动中实践和巩固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使生产劳动成为时时俱在的教育力量,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基于此,新时代劳动教育不同于在教育中简单引入生产劳动。形式化的“开门办学”“学工”“学农”甚至“半工半读”,非但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反会使人走向异化。在教育语境中引入生产劳动的内容,是为了全人教育。“人的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使人成为自身的主体。教育就是根据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促进主客间矛盾的转化活动。它的目的是形成人的各种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不同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教育又有不同的作用。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10]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不是对开门办学的简单复制,而是教育自身的一次升级,是教育对自身价值观、课程、教学、评价等全面内涵的一次反思和再出发。

新时代劳动教育将引导教育改革的视线聚焦到师生真实的生活之上,让“劳动”的定义域无限趋近师生活泼泼的生活。只有将教育的目光放大到人的完整生活,教育对人的影响才能最大化。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

今天的教育中,学校劳动教育被弱化甚至异化的现象已很令人担忧了[11],劳动教育的畸形化也是极为明显的,劳动往往畸变为技艺学习、休闲娱乐和惩罚手段[12]。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误区,在全人教育的背景中诠释劳动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在教育中加入劳动的内容,而是体现在新时代教育的自身发展所确定的全人教育和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教育影响的完整教育的价值观上。劳动教育中的劳动与一般生活中的劳动是不同的。劳动教育中劳动的价值体现为对人的发展,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报酬,因此,家庭教育中像儿童洗一次碗付给他十元钱酬勞的做法不是劳动教育,而是一种“劳动购买”。劳动教育中的劳动不以劳动成果为目的,而是以劳动过程中的人的精神、情感、审美、知识、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所以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成果的展示千万不能成为劳动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因此,在陶艺作品展示中,不能让那个陶艺作品做得不够好的儿童有挫折感,除非他没有用心去劳动;甚至发现他们并不适合这一种劳动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有劳动的“盲点”,但不能让他们失去热爱劳动的激情。劳动教育中的劳动过程与其说是在为儿童未来社会关系的建构做准备,不如说是为了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会与伙伴合作,学会服务社会。劳动教育是与体育一样有着合作精神培育的优势,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完成任务,这是我们今天的教育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观立场,我们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有这样一些特征:以培养儿童的劳动素养为目的;以儿童的完整生活为范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依据。

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以培养儿童的劳动素养为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素养”,在《劳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他解释说:“劳动素养和一般发展(即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身体的发展)相结合。在‘劳动素养这个概念里,不仅包括完善实际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艺,而且包括劳动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劳动素养还指一个人达到了这样的精神发展阶段:他感到缺少为大众谋福利的劳动就无法生活。劳动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鼓舞力量充实着他的生活,并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13]新时代劳动教育首先应该使个体在劳动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树立为大众和社会服务的道德价值,这种“公民目的性”是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观的核心。

当然,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作为未来公民的合作精神,也应该关注在劳动中个体天赋的展示和潜能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劳动中展示、发现和发展个性。我们的劳动教育的理想是,要是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找到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中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我们在分析一个人对劳动生活的准备程度时,总要考虑到:他能给社会贡献些什么,以及劳动能为他的精神生活提供些什么。”[14]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为社会贡献的天赋和能力,从而获得自我精神发展的满足,这是新时代公民素养的底色。

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儿童学会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在实际劳动中认识他们自己,所以要以儿童的完整生活为范域。“劳动与生活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劳动可以理解为在生活实践视域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发挥劳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现实生活世界,实现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相互作用。换言之,劳动萌发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是劳动实践的场域,又是劳动的目的和意义。”[15]劳动教育要指向儿童的真实生活。让儿童学会种植养护常见的花草,显然要比让儿童去农田收割稻子更接近其生活。

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儿童劳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儿童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生产劳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开展面向社会生产的劳动教育,让儿童在实践中认知不同的职业劳动,为将来的职业生活做铺垫。此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儿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服务他人的劳动能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为他人付出劳动,获得社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理解能力,这样的劳动教育旨在帮助儿童提高自我的社会认知力。总之,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在儿童的完整生活中促进他们自我认知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在劳动中理解生活和自己。

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在生活中帮助儿童理解完整的自己,所以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依据。“劳动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的劳动能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直接相联系,主要是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看作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因为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而社会分工则直接造成了劳动者的片面发展,只有消灭旧式分工,劳动者将体力与脑力结合,才能够适应社会不同类型的劳动要求,才能使人的自身获得全面发展。”[16]新时代的生产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必须全面地指向人的德智体美劳五个端点,以完整的教育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全人的教育。

德、智、体三育相对来说范畴比较清晰,美、劳二育相对来说独立性稍弱而渗透性、综合性更强,甚至“劳动教育,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不甚确定的概念”[17]。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教育具有极明显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社会生活性,需要其他四育的配合。同时,劳动教育对其他四育又具有促进作用。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

劳动教育要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综合性、渗透性与复杂性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带来的困难也是可以想见的。若仅仅依据劳动的内容来实施劳动教育,似乎就简单得多了,因为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外乎是生活自理劳动、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劳动等诸方面。但是这样的实施就很容易落入编出四类教材、分出四种课程内容,并进行课堂化教学的窠臼了。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劳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劳动课程综合性首先指的是劳动教育课程类型的综合性:既有劳动知识性课程,也有劳动技能性课程;既有生活实践性劳动课程,也有生活体验性劳动课程;既有现实生活类劳动课程,也有未来生活展望类劳动课程;既有校内实施类劳动课程,也有家庭与社会实施类劳动课程;既有真实实践性劳动课程,也有模拟情境实践性劳动课程……这样的课程编制和课程系统的建构不仅要综合还要开放,只有面对儿童的社会生活开放,才能研发出各种综合性较强的劳动课程。劳动课程类型越丰富,劳动课程的综合性就越强。

劳动课程的综合性还在于其呈现形式具有综合性。劳动课程的呈现形式不仅仅是知识型教材,还可以是劳动实践的活动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设计方案是课程编制和教学指导的综合性呈现。劳动课程的呈现形式可以是一种劳动技能的练习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种非遗工艺的训练系统模块。劳动课程的呈现形式越丰富,其综合性就越强。

劳动课程的综合性还在于课程实施样态的综合性。劳动课程实施者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是社区的义工;可以是非遗传人,也可以是普通的农人。实施形式可以是集体劳动竞赛,也可以是单独完成劳动作品。劳动课程实施样态越丰富,其综合性就越强。

劳动课程的综合性要求劳动教育途径多元化。可尝试打破班级授课制的框框,按照不同的劳动内容组织学习团队,甚至应该鼓励组织混龄学习团队。不同年龄的儿童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更能够锻炼儿童在复杂的社会劳动关系中进行自我认知。“劳动越复杂、越有趣,其中智力的因素越明显,那么年长的同学和年幼同学之间的精神财富的交流和互助就越具有重要意义。”[18]

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应该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可以是在农田中体验插秧,也可以是在家学习做饭;可以是自己整理卧室,也可以是去公园做义工;可以是在校园里清扫厕所或绿化区保洁,也可以是在野外搭建树屋。

劳动教育实施教学途径一定要指向全人的发展。可以通过劳动体验丰富儿童的劳动情感,也可以通过劳动技能训练提高儿童在未来生活中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模拟一种古老的劳动方式来促进劳动传统文化的思考,也可以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在创客中心探索未来劳动方式;……总之,“劳动的意图越有意义,学生的活动兴趣就越高,即使最简单的劳动也是这样(在人的劳动生活中总是无法避免这种最简单的劳动的)。掌握技艺、不断地改善技能和技巧、进行实验、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劳动——这一切都应当使学生看做一种道德高尚行为来理解和体会”[19]。

正因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学实施途径多元化地指向人的全面發展,所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学习评价必须坚持过程化。新时代劳动教育首先是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也只能是: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培育具有健康劳动价值观、追求社会正义、实现体力脑力结合,以及养成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20]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这一属性要求在教育评价上关注儿童学习实践的过程。

劳动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多元的、综合的,既有先天禀赋的问题,也有技能形成的问题,还有知识理解转化为实践的问题,因此只有关注过程评价的劳动教育才能够在实施中更深刻地影响儿童的全面成长。一次具体的教育活动对人的影响要素越多,教育的过程评价就显得越重要。影响劳动教育结果的不仅有劳动学习者(劳动教育中的儿童是劳动学习者,不是劳动者,也不是学习劳动者)个体,还有变化着的环境、合作者的情况以及意外的突发情况等等。所以,只有坚持过程评价,才能真正地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全人教育中去。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价问题很复杂,过程评价是我们坚持的最重要原则。随着我们对新时代劳动理解的不断深入,对新时代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劳动教育会与其他四育共同诠释新时代教育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15-08-04)[2020-09-12].http://education.news.cn/2015-08/04/c_128090280.htm.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20-09-12].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0-09-12].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5]姜锡润,马健.劳动与人的规定性——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解读[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16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6-537.

[7]陈聪诚.杨贤江与经亨颐劳动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8):46.

[8][9][17]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8,18-19,17.

[10]蔡文鹏,李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4.

[11]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30.

[12][20]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9):46,47.

[13][14][18][19]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227,227,238,229.

[15]郭姗.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20(9):65.

[16]彭明英.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4):85.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Marxs theory of human all-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a new proposition of holistic educatio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childrens labor literacy as the goal, childrens complete life as the scope, and human all-round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cours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new era; holistic education; human all-round development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