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空间设计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空间设计


发布时间:2020-01-31 阅读数:356

摘 要:文章从“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论及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的尝试。文章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网络教学空间设计为例,论述网络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网络教学空间;课程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到绝大多数人,涉及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模式已经被多数人意识并且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成为教育领域发展和改革的热门话题。高等教育更应是这一教育模式的先行者。

国务院2017年初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七条专门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规范,发展互联网教育事业。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参与者,高校教师必须充分领会时代精神,投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中。

二、“互联网+教育”的课程资源

教育创新一直緊随互联网发展的脚步,最早出现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是慕课,随之出现微课。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翻转课堂被人们推崇,随着VR技术的发展,VR情境实训室的建设和使用也被引入高校的教学中。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最早出现于网络,出现以来被人们接受和认同且被应用于教学。慕课的优势在于打破时空限制,能实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慕课以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在各类平台上传播,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纷纷推出自己的慕课,以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海量的在线课程满足了广大求学者的需求,也解决了部分高校的教学困境,在通识课教学方面尤其明显。

慕课在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具有劣势:一是充分的个性化使学生的学习缺乏监管,难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二是视频教学的形式,内容丰富但难免单一,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三是没有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体现人文关怀。

微课紧随慕课出现,以移动通信高度发达为前提,是对慕课的改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体量宏大的慕课难以长久吸引学生,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时长10分钟左右,常常集中解读某一个问题。短而精的微课更受学生的追捧,已成优质的课程资源,但他存在与慕课同样的劣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空间设计

人们通常把教与学发生的场所称为教学空间,信息时代在各种平台上建立的供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展开教学活动的场所,便是网络教学空间。网络教学空间是虚拟空间,它是教师借助特定的网络平台,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设定的网络课程,在此空间里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流互动。网络“教学空间”是互联网+教育的真正践行,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彻底变革。网络教学空间通常是为教学所建,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故而常备以下功能:

(一)日常教学管理功能

网络“教学空间”依托一定的平台,在教学空间的设定中,通常有班级设定、学生管理、教学考勤、作业管理等。

(二)课堂教学辅助功能

依托特定平台设定的网络“教学空间”,可用于课堂教学辅助的有: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课堂分组讨论的设定、课堂提问的设定和不同的提问方式等。

(三)评价与交流功能

网络“教学空间”通常应有评价与交流功能,如在空间设定聊天场所,供讨论和课后的交流,也可以设置调查问卷,以便展开教学或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等。

网络“教学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的局限,有利于教师开展各种基于网络“教学空间”的教学设计,网络平台的精致服务,空间模版的设定又使教师网络教学空间的设计变得简单易行。因此,教师网络“教学空间”的设计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网络教学空间设计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时间跨度大,从先秦文学到近代文学,历时二千多年;涉及的内容丰富,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无所不包。教与学好这门课,需要阅读的典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难以胜数,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本课程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脉传承,历史悠久,也有一批有独到见解和研究成果的教师队伍,有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空间受时空所限,无法尽享古代文学之妙,网络教学空间的设立,给了我们实现这一切的可能。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网络教学空间设计的操作实例

本人依托超星学习通的平台,设计了这门课程的网络教学空间。

(1)借助学习通的课程平台新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进入本课程界面后可以开始课程空间的设计,以章节模版设定教学内容。

(2)以资料模块设定资料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导入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需要阅读的经典作品,相关研究的学术文章等,资料来源可以来自学习通的资源数据库,也可以从其他渠道引入,教师甚到可以在课程资源库中放入教学心得等。

(3)作业模块和考试模块的创建和使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立作业库,按教学进程布置作业,以达到复习和巩固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作业库的设置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做到重点突出。同类设置的还有试卷库。但试卷库和作业库具有不同作用,前者需涵盖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依据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来设定,如《先秦两汉文学试卷库》《唐宋文学试卷库》等,用于一个阶段学习后的检测,达到考核和评估教学的目的。作业的设定则可针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或一个章节的内容来设定。

(4)设定班级、导入学生。设定班级后,学生可以通过课程邀请码或扫班级二维码进入班级,还可以直接由教师导入学生。

(5)课程建成后,网络教学空间与课堂教学可以配套使用。学习通设计了投屏功能,可以将有的课堂教学的环节直接在电子屏上显示,如签到、投票、抢答等,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高校教师的创建在线课程,教师可依托不同的网络平台投入时间和精力,创建属于自己的课程,营造属于自己的网络教学空间。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网络教学空间的设计和教学使用的反思

课程教学空间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用于教学,以期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设计过程需注意:

(1)精心设计,打造教学空间

这一原则应贯穿整个建课过程。在网络上建课,技术问题有平台保障,教师需要精心筹划的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资料库、作业库、试卷库的建设。网络教学空间设计是一次全面备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作业库和试卷库的建设要体现课程的知识点。

(2)精挑細选,设置课程资料库

选择课程资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程资料库的建立某种意义上也体现教师的学识水平。

引入典籍,古代文学的教与学都需要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课程的基础上,引入教学内容相关的典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通常分学段授课,每一个时段需要阅读的典籍不同,同时又可体现课程的整体阅读要求。我国的古代经典,浩如烟海,难以尽读,教师也不能把所有的典籍共享到资源库,一旦资源库过大,极有可能引起学生阅读疲惫,引发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资源库中推荐经典。如先秦文学中,诗歌的典籍很简单,《诗经》《楚辞》两部作品是必推的,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就没有必要全部推界,只需推介如《论语》《老子》《庄子》《韩非子》《左传》《战国策》等,其他典籍可以在教学中提出,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自行寻找资源或事后单独提供。

引入慕课和微课,随着网络课程的高速发展,大量慕课和微课出现,网络学习资源极为丰富,但难免良莠不齐。有些慕课,教师并不具备名师的学识水平,整个课程没有亮点,甚至在讲课过程中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具有明显的水课性质,不具备引入价值。老师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鉴别课程的质量。引入精品课程,引入金课,杜绝水课无疑是老师必须做的选择。

(3)精雕细琢,设计课堂教学

完备的网络教学空间,成为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空间,布置学习任务,以使学生提前学习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资源,充分思考,提出问题。课堂教学阶段,合理利用教学空间组织实施教学,翻转课堂中的提问、讨论等都可借助空间实施,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

网络教学空间的精心设计,合理使用,能有效延伸教学的时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与学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也使教与学得以在课堂教学后仍能延续。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空间的建立,是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敏感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李孟.“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改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4).

[2] 张戈.MOOC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12).

[3] 杨晓艳.基于网络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4).

[4] 郭美肖敏.基于网络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2).

[5] 杨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D].西北师范大学,2016.

[6] 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B/OL].中国新闻网,2017-01-19.

作者简介:王海(1969.12- ),女,江西南昌人,豫章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教学。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