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和信仰教育的路径分析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和信仰教育的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3 阅读数:474

周守玉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需要应对新形势,做好宣传思想和信仰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高校相关工作现状

为更好的了解高校相关工作现状,笔者对周边几个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一)信仰模糊:30%的学生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不足

在问及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时,有20%非常清楚,50.15%比较清楚,28.06%不是特别清楚,也没有主动学习过,1.79%完全不清楚。这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认识,但是仍然存在将近30%的学生既不清楚也不主动学习的情况,这警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虽然高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仍有这么多学生不清楚,这也表明,授课效果欠佳,未达到真正内化于心的效果。

(二)轻视信仰的学习:超过40%的学生不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问及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时,59.4%非常了解,39.1%比较了解,但没有专门学习过,1.49%不太了解也没有兴趣。这表明仍有很多青年大学生不能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党的政策方针关注度不高,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割离开来。

(三)教育载体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载体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当问及到学生曾经参加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活动,哪几种最有帮助时,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课外团日、党日活动之外,学生普遍认为视频、话剧以及《流浪地球》、《那年那兔那些事》、《我和2035有个约》等影视音乐作品最有效。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三会一课”和欣赏相关影视作品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而在查看相关书籍或杂志、以及上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较少。高校目前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载体普遍比较单一,极少能创立丰富多样的载体来开展活动,而且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资源的作用,忽视了互联网平台在新时代下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巨大作用。

二、高校宣传思想和信仰教育的可能路径

(一)基于认识上的高度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1)层层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强化规范意识,做到推进任务落实不马虎,用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厘清各级党组织书记的责任分工,将落实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列入党支部、党委书记年度述职考核要求。要强化问题意识,做到舆情管控不懈怠。

(2)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一是要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坚持党管媒体,构建校园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权威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平台,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二是要创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形式,以一种平等的方式积极地运用生动活泼接地气的话语增强校园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二)基于实践上的宽度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载体

(1)高处着眼于适应时代发展,打造高效的“互联网+意识形态”新格局。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10-39 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7.9%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 24.8%。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須着力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新格局,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依靠互联网平台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开设网络微课程、网络辩论赛、网络知识竞赛等,在‘一二·九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祭日、学雷锋月、教师节、重阳节等能够彰显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节日开设网络专栏进行宣传,通过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体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感召力。”通过微观的信仰教育展现宏观的时代背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与时俱进地焕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光彩。

(2)低处着手于满足学生需求,开展新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活动。高校要深入调查“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兴趣爱好,通过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入耳入脑的效果来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从“说教”转变为“引导”,让党的主流思想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基于教学中的温度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比较清晰,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一知半解。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要顺势而为,从时代的角度创造性地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从历史的维度深层次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使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2)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魅力,吸引学生成为思政课铁杆粉丝。近几年,“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非常火热,高校教师在对课堂讲授内容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借助一些活泼有趣的短片等形式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展现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发挥思政课在意识形态教育上的最大效力。

三、结语

十九大报告强调: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大学生也期待高校的政治工作者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需求,开展形式多样、贴合学生心理的宣传思想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活动。新时代、新形势,我们应用认识上的高度、实践上的宽度和教学中的温度来不断优化我们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DB\OL].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2018-08-20.

[2] 谢斐.新媒体视域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及防范路径——基于对陕西省八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10-22.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