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第15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第15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0/10/06 阅读数:450

  第15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9月20日,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指委、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15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夏江雯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教育部原理教指委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岩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仕菊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邱仁富副教授作会议总结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主持闭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夏江雯,教育部原理教指委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岩分别致辞。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仕菊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大学邱仁富副教授作会议总结,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主持闭幕式。

  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

  夏江雯表示,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研讨会的召开正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有力举措,也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共同探讨如何将“四史”有机融入思政课,让学生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进力量,进一步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从而促进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

  王岩提出,我们要切实发挥好思政课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课堂时效和育人实效,开阔视野,创新教学方法,真正意义上把道理讲清楚,把理论讲明白。应做到讲事实,谈史实,叙情感,崇理性,重逻辑,付行动,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为此,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是要讲事实,以事实的逻辑陈述好红色故事;二是要讲情结,以情感的逻辑演绎好红色故事;三是要讲宏观与大势。既要微观讲点,也要宏观讲面,以辩证的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四是要讲道理与规律,以理论的逻辑升华好红色故事;五是讲理想、信念与奉献,以教育的逻辑凸显好红色故事的育人功能。

  邱仁富认为,只有对昨天的历史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才能承担起明天的使命。在学习“四史”的同时学习历史十分重要,通过学习“四史”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更好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擦亮马克思主义的底色,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

  将“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

  上海财经大学鲁品越教授作主旨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张桂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秦美珠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李国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福进教授、上海政法学院徐世甫教授分别作交流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张允熠教授作发言点评。上海师范大学黄福寿教授主持第一阶段发言。

  鲁品越表示,离开历史的原理是枯萎的,只有扎根于活生生的历史,原理的生命之树才会常青。我们应做到史论结合,将原理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理论更为丰满。另外,做好历史和原理的结合,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所走的道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仅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张桂芳认为,“四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应注重有效性,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的简单融入。应该教会大学生用好马克思主义的“透视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方法论功能,深刻把握“四史”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使大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观察“四史”、解读“四史”。在透视历史、透视问题、透视时代中,学会解读现实、剖析矛盾、辨别真伪,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秦美珠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不失为避免课程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而典高和寡、过分依赖故事而略显通俗这两个极端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解质变互变规律时,引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定位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使得原理讲解具有丰富性、具象性与感染力、吸引力。总之,通过“四史”教育,可将原理课教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深度融合。

  李国娟表示,将“四史”融入原理课教学,不仅是学“四史”的需要,更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体现原理课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结现实学习方法的根本要求,更是实现思政课教学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四史”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好诠释,讲好“四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四史”中的人民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深深扎根于心底。讲好“四史”,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当下,用历史的思维来展望未来,从而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

  高福进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纵向及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将中国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中国历史发展以及国际纬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应理清思路,言简意赅,方能令学生迅速而便捷地接受。“四史”融入思政课教育的初步意义在于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史及新中国史的基础上,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所带来伟大成就的艰辛。同时,“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建党精神之内容,这是因为四史中的每一“史”,都是融汇着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和体现。我们要以史为鉴,把握未来方向,真正而全面了解、理解其中的历史演进历程及其规律,方能真正把握当下、正视未来。

  徐世甫认为,“四史”学习教育要把握整体性,四史并不是四个独立的历史,而是历史存在的四个方面,四者之间形成了有差异的统一,构成了一个整体。要准确把握过去现在将来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性,弄清我们是从哪来,要到哪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张允熠提出,我们在研讨历史事实和原理课程的融合问题时,事实与原理之间的结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以之前的观点来看待今天,也不能以今天的观点来预设未来。未来的发展应根据包括人、社会、自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等历史环境来决定。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上海师范大学周书俊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咏教授、上海商学院陈志强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王永章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孙晓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刘芳副教授、上海大学程娜教授、上海大学讲师薛军民分别作交流发言,上海交通大学黄伟力教授作发言点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杂志社编辑唐闻笳主持第二阶段发言。

  周书俊提出,应明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学习“四史”以及“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将贯彻新思想“三同”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四史”结合起来,从“四个伟大”的实践联系起来。学习“四史”的目的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对创新理论当中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在“四史”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历史规律三者搞清楚。

  孙咏认为,“四史”教育意义重大,我们作为原理课的教学工作者,我们每个人要尽自己的一点努力,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结合现实发展作出自身的一点努力。陈志强表示,我们应看到在“四史”学习当中,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做指导,那么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四史”学习的根本。它不仅决定“四史”学习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且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最终成果。

  王永章表示,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更要与教育学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来拓展“四史”学习的深度。在学习“四史”时应发挥好三个课堂的作用:一是用好理论课堂,要活化“四史”的教学内容,把“四史”的精神、基因实时与教材结合,实施精准的滴灌,根据相关的内容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创新方法,不能刻意嵌入,应做到层层分析、分步解读,做到融合渗透。对教学的知识讲授还可采用情景虚拟的方式或是典型案例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是要开展好实践课堂,可通过红色教育、主题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调研,包括团体活动或创作,以及相关的平台加入“四史”教育的内容;三是要拓展网络教学的内容,激活线上教学模式。此次疫情期间采用的云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四史”教育当中也要利用好这些平台。

  孙晓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真理。学习“四史”要就事论事的讲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看到史实背后历史的本质、规律与趋势,把握历史的真理,在此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刘芳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天我们对于“四史”的学习是为了当下和未来,应正确处理好理论、历史和实践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辨析“四史”学习中存在的误区,而这也是“原理”课重要职责和使命,用理论逻辑去解析历史规律,用历史事件去丰富理论思想。并在这一基础上深入思考“四史”学习融入“原理”课的有效方法,包括讲好故事,读好原著,用好多媒体,走好红色基地等。

  程娜分享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强调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主张解决的是体制和发展模式问题,而非简单地扩大内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老师们必须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出发,让学生们了解经济社会的真实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薛军民提出,工业化依赖于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庞大规模有组织的市场,并不能够自发的生成,需要由强有力的政府和负责任的企业家共同创造和开辟的。

  黄伟力表示,融入“四史”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目标是让青年学生了解、认同进而信仰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通过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内在规律而形成的,又是在与各国无产阶级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发展创新的。因此,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该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紧密结合“四史”教育来展开,这样才能讲清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刻内涵、现实依据和当代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目标。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