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1/01/22 阅读数:440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9年增长2.3%,在主要宏观指标、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目标如期实现

  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极不平凡的成绩单:在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二季度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三季度同比增长4.9%,四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至6.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率先实现正增长,展现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后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表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越100万亿元大关,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顺利实现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距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5万美元的高收入门槛已为期不远;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表明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未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支持,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强了动力和信心。

  2020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逆势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颖认为,面对这份成绩单,我们更看重的是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及总量背后的综合国力变化。此次实现100万亿元大关的跨越,还伴随着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的产出和投资占比与增速都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提出,中国经济本身固有的韧性保证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宏观调控方面,一方面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加强了需求侧管理,以政策支持救助经济,同时鼓励创新。疫情催生了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要进一步把握这个机会,同时加大新基建投入,加快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认为,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14亿人的基本生活有了国家保障基础。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内部发展仍不平衡。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运用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切换的契机,转换发展动能,占据发展先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手抓社会公平,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质量。

  统筹推进科学布局

  2020年,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提出,2020年,中国经济实际表现超出预期。中国经济稳步恢复,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一季度,需求和供给双双受到了巨大冲击。中央及时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不仅大幅度减费降税,还创新政策工具,促使资金直达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围绕“六保六稳”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其中,外贸数据最为亮眼。全年实现贸易顺差5350.3亿美元,创下最近几年的新高,对经济恢复功不可没。另外,投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2019年增长2.9%,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高技术产业、卫生、教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恢复较快。同时,对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提供支持,稳就业,稳市场主体。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收入增长2.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3.8%,支撑了消费恢复。

  吕政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在国际产业链受到冲击和阻断的情况下,中国仍然能够独立自主地保证社会化大生产正常运行,保证了各类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抵御了国际反华势力的围攻,在支援世界各国抗疫的同时,扩大了进出口贸易,促进了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雪松表示,2020年中国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彰显了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等强劲韧性。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此外,我国更加重视保持战略定力,宏观调控精准性显著提高,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重视补短板和强弱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李雪松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建立公平竞争制度。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技术和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科技强国。推进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方颖看来,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应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统筹工作,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确保疫情防控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条件。保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和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消费。同时,还要进一步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抓住有利的时间窗口,统筹经济发展和风险防控,保持战略定力,精准判断形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平稳向好发展趋势。徐洪才谈到,未来中国仍将面临战略机遇期,我国新型城镇化进入后半场,到2035年将实现75%的城镇化水平,拉动投资和消费,夯实内需基础。要深化国企混改、土地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此外,加快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释放人才红利,加快银发经济、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等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吕政认为,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经济运行的活力。坚持创新驱动,把解决高端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在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劳动者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保持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以创新驱动为主导,加大企业对研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大智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段丹洁 张译心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