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巴蜀符号与中国符号学:赵毅衡、孟华、兰塔三人谈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巴蜀符号与中国符号学:赵毅衡、孟华、兰塔三人谈


发布时间:2021/02/07 阅读数:508

  巴蜀符号,神秘有趣,耐人寻味,近年各学科推进整理研究,也特别引起符号学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并展开谱系整理和探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日前刊发四川大学胡易容教授谈巴蜀符号研究和中国符号学路径,介绍了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巴蜀图语’符号谱系整理分析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近期学术工作。近日,围绕符号学视野下的巴蜀符号,本网邀请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孟华教授、瑞典隆德大学兰塔教授三位学者分享他们的相关研究和思考,以进一步促进交流探讨。
  2021年农历辛丑春节将至,胡易容巴蜀符号课题组近日发布根据巴蜀符号原型设计的牛年拜年表情包,活泼有趣,获得好评。胡易容课题组近年致力于通过创新传承和创意传播让古老神秘的巴蜀符号重新“活起来”,融入今天的文化生活当中,巴蜀符号牛年表情包是又一次创新尝试。随着谱系整理研究和数字人文传播工作推进,这种古老的符号在当代巴蜀文化创新发展中继续释放活力。
   
   


  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左上)、中国海洋大学孟华教授(右上)、瑞典隆德大学兰塔教授(左下)、四川大学胡易容教授(右下)分享巴蜀符号与符号学相关研究思考。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巴蜀图语’符号谱系整理分析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项目组/供图    
  探索中国符号学路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赵毅衡教授    
  开门见山,我想强调说明:符号学不是所谓“西学”,并不是与中国悠久的学术传统相悖的,外来的学问。我们中国学者认为:符号是用来承载意义的,没有意义可以不靠符号得到生成、传播、理解。因此,符号学就是意义学,是研究人类文化中的意义活动普遍规律的学问。
  三千多年前在中国产生的《周易》,是对世界万物的意义及其转换的“元符号体系”,也就是规律总结。这个开放的意义解释体系,是世界第一个,至今为全世界学界赞美。公元前五百年,所谓“轴心时代”,在中国涌现的诸子百家,道家对言意问题的讨论至今为论者所叹服,墨家十分注重对意义及其规律的分析,名家甚至被认为全世界第一个符号学派。今天中国的符号学派,应当可以称为“新名家”。
  公元前二世纪出现的汉代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符号帝国”:阴阳五行、河图洛书、谶纬符瑞、堪舆风水、术数医理,这是一套完善的符号体系,指导着从国家朝政到百姓家庭生活的每个方面,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享用。今天我们可以说这些方式有“迷信”成分,但是与同时代的世界各民族相比,应当说非常“科学”,经得起当时人们文化生活的考验。至今我们许多领域(例如生态保护)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养分。
  唐代佛教兴盛,大佛学家玄奘从印度带来因明学与唯识学,这是佛教诸派中最注重意义活动规律探索的派别,对汉传佛教的哲学化起了重大影响。唐代也出现了中国化最严重的宗派禅宗,在符号与内容辩证关系上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看法。早佛教影响下,儒学渐渐转化为一种思辨哲学:无论是程朱的“格物”,还是陆王的“心学”,都在意义问题上个有所深思。尤其王阳明关于心物意义关系的论辩,是我们今日中国符号学派一再回顾的宝库。
  一直到晚清,王国维对“境界”问题的思考,得出了值得当今艺术符号学仔细回顾的思辨方式。诚然,王国维受到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很明白面对的外来思想是“第二佛教”,是一种可资参考对照的学说,而不一定要占领我们思想的主位。
  甚至,“符号学”这个学科名称,就是赵元任在1926年他参与创刊的《科学》杂志上提出的。注意,这位中国最了解西方语言哲学的学者,说得很明白:他不是翻译西方学者的提出的学科名称,不是索绪尔的semiology,不是皮尔斯的semiotics,不是韦尔比夫人的sensifics,也不是卡西尔与瑞恰慈等人的symbolism,就是“符号学”,是中国独立的学科。
  因此,我们今天探索中国符号学路径,是中国的途径,我们要发展的符号学,是中国的符号学。甚至整个世界符号学运动,都在盼望中国符号学的思想的刺激和推动。欧美符号学者都明白:中国将是21世纪世界符号学运动的“动力源”。巴蜀符号课题所关注中国符号对象“巴蜀符号”包含的中国问题意识和世界眼光,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图2  刻有巴蜀符号(巴蜀图语)的文物,左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文物,右为成都博物馆展出文物。     本网记者曾江/摄       

    巴蜀图语研究与中国符号学范式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孟华    
  “巴蜀图语”隐含着文字起源期图像与语言之间相互跨界、相互区分的张力关系,我们难以在表语性图像和象形文字之间划一道非此即彼的界线。命名为“巴蜀符号”,似乎偏向了图像立场;命名为“巴蜀文字”似乎又站在了图像的对立面。只有“巴蜀图语”的命名体现了一种中性的超符号立场——对图文、语象刚性边界的有意破除。
  胡易容教授的研究团队已经为我们初步展示了巴蜀图语的这种中性特点:一是图像性。二是集体标志性。图像通过象物、象事、象征等手法被某个社会集体用做图腾、族徽、宗教符号以及各种物类的区分标志。三是名物性,即这些图语或图标具有称名性,它们用于称谓而不仅是观看。这种名物性或可称谓性是图符演变为文字的重要条件。四有限组合。虽没有句法排列关系,但有了图符间的非线性组合。
  显然,巴蜀图语的研究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它提供了人类文字起源期由图而文的一个重要范例,具有普遍的文化人类学和语言文字学价值。二是巴蜀图语这种介于图文、语象之间的中性特征,也是汉字这种形音文字的基本特性(形主“象”,音主“语”),体现了德里达所谓的东方符号学范式,这种语象融汇的符号范式与逻各斯中心主义或语言中心主义的字母文化是相反的。因此,巴蜀图语的研究对探索中国符号学范式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图文边界的破除或语象合治思维,已经成为当代符号学、现代传播、思想知识建构和符号表达的焦点话题。巴蜀图语课题组力图将古老神秘的巴蜀图语思维与现代语象表达相结合,走了一条“以复古为解放”(梁启超)的创新之路。
  探索跨文化符号比较研究
  瑞典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所教授兰塔(Michael Ranta)
  我所在的隆德大学是瑞典符号学研究的重要起点,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所引领的“认知符号学”研究将欧洲哲学传统与经验科学融合而独具特色,代表了北欧符号学流派非常重要的一种范式。我本人主要从事图像符号叙述研究,主要研究世界各地的上古岩画和图像符号的故事叙述。在多年的研究中,我探索了北欧及世界不少地方的古老岩画。人类世界文明是从图像开始的,我试图从人类文明初期这些伟大的符号痕迹中寻找它们所代表的内涵。胡易容教授在瑞典访学期间,我们有着深厚的友谊和深入的交流。他向我们展示了的东方文字符号所包含的图像性和特质。非常荣幸作为胡易容教授课题组一员。众所周知,不同文化之间的成熟语言文字体系是非常不同的,但不同文化的图像却呈现出某种共通性。巴蜀符号课题的研究对象给我的印象,是一种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符号,非常特别,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我们最近在交流并探索跨文化符号比较研究的可能,也有计划合作展开论文写作。希望胡易容教授的研究和巴蜀符号能被欧洲乃至全世界更多学者所了解。
   
  相关链接
  胡易容:从“巴蜀符号”到中国符号学派
  http://www.cssn.cn/xwcbx/xwcbx_pdsf/202102/t20210203_5309818.shtml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