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国人大代表苏伯民:依托敦煌研究院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苏伯民:依托敦煌研究院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1/03/07 阅读数:441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3月5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谈起用科技手段保护文物、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历。当日晚上,记者从苏伯民处获悉,今年两会上他将提交关于依托敦煌研究院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

  苏伯民告诉记者,在议案准备阶段,他深入调研,走访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研发技术。在调研中,苏伯民意识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同材质文物的保护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一大批濒危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但面对大量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基础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与文化遗产保护大国的地位不匹配,科技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价值挖掘、病害机理、保护材料与工艺研发、预控指标等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保护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缺少文化遗产领域国家级的基础研究平台支撑,严重制约着我国由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强国的转变。

  苏伯民建议,依托敦煌研究院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我国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提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伯民说,近年来,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建设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8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科技支撑,建设文物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再次明确提出要“统筹考虑建设相关领域跨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好、利用好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建议科技部依托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文博单位和高校,布局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文化自信的丰沛源泉。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苏伯民说,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众多文化遗产是四大文明交流融合的见证,也是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的价值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2019年8月19日他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指出:文物保护要依靠科技,要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苏伯民介绍,敦煌研究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等6处石窟保护管理的研究型事业单位,是我国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机构,国内外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建院77年以来,敦煌研究院始终围绕“保护、研究、弘扬”的工作方针,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学术研究为核心、文化弘扬为目的,全面推进各项文化遗产事业。尤其“十一五”以来,面向我国古代壁画、土遗址保护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前沿问题,敦煌研究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创新研究,先后承担“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4项,构建了我国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保护与数字化关键技术,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21项,研发了我国首个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和不可移动文物多场耦合足尺模拟实验室,率先开展了基于风险管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和体系构建,打造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团队,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励26项,在岩土质文物保护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指出:“一代代敦煌人秉持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文物保护、研究、管理、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甚丰,贡献突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苏伯民告诉记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辐射丝绸之路,汇聚与吸纳文化遗产领域顶尖人才,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石窟寺、壁画和土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科学认知和逆向重构传统材料与工艺,研究丝路多元文化融合汇聚轨迹与发展衍化过程,深入挖掘丝路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科学揭示多因素作用下的文物全生命周期演化与损伤规律,构建基于传统材料与工艺的保护技术体系,架构基于时空概念的文化遗产数据库数字化信息平台,形成文化遗产价值展示的理论体系与展现模式,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展示丝路文化遗产精髓。最终建成“一带一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基地,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基地,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理论和敦煌学研究基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敦煌研究院建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的宏伟目标。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