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阅读数:409

摘 要:文章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优劣势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要基于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外部客观环境的主观营造,来推动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培养。

关键词: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

一、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实践育人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和意义

(一)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并始终在调整探索和发展提升过程中,坚持“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并以此为指导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理念和管理,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推动教育合作,提升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探索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育人的模式,积极适应新时代。

(二)实践育人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教育部早在2014年提出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而后在2017年末,教育部思政司、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共同部署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强调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顺应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的需求,切实有效地开展和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在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上,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作为“一带一路”与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家对外的重要名片。“中外合作办学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内涵式建设,从模仿学习转向创新引领与合作共享,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示范性机构和项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2]坚持多元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协调优势资源、裂变核聚反应、深度整合推进,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升级。

二、制约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困难和挑战

(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内容供需矛盾

截至2017年10月,全国经行政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计2572个,涉及34个国家、1746所高校,遍布全国28个省份。[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存在数量与质量配比不齐,实践育人的内容仍供需错位的问题。

首先,高校教育通常以年级或班级作为界限开展,但因为大学生受全球化与大数据环境影响,受中西方思潮交融影响,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感值参差不齐,为学校开展有效教育增加难度。其次,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发生变化,高校存在活动的选题、形式、内容与专业契合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学生由过去纯粹的留学导向的知识需求转变为对综合素质提高需求。学生活动也被束缚于既有的传统框架中,使得学校供给输出口与学生需求接收口难以衔接。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运行形式单一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呈现“几何式爆炸增长”,自媒体平台基于其表现形式和题材的多元化,借助互联网传播的高效性,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知识水平与达到的层次的明显差异使得高校传统实践育人单一模式下学生的审美倦怠感与疲乏感加重。同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攫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目光,获得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对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供给的要求更高,也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实践育人带来挑战。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主体意识差异

学校各行政部门、辅导员以及中外籍专业老师作为推动实践育人的主体力量,不仅承担着对学生们的教育功能,也承担着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责任。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主体的育人理念与培养服务理念、评价标准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基于此所呈现的满意度与吸收度层次不齐。实践育人主体隶属不同部门,部门之间工作、信息、资源沟通不顺畅,导致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同质化问题严重,损耗学生精力与时间。在校内外资源互通过程中信息与资源对接利用率低和资源的无效利用,无法满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与留学升学规划的需求。

三、构筑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途径

(一)坚定全员育人,凝聚“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共同体共识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凝聚“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共同体共识,构筑德育、智育之师联动育人共识,推动全员协同育人。强化党委领导与党政协同育人,打破中外教师狭隘的意识形态主义,发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好学生工作“立交桥”枢纽功能,盘活教育环境,构筑中外合作办学共同体网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健康高速发展。

(二)坚持全过程育人,打造“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实践育人平台

为应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育人供需匹配错位,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兼具长效性与环节性,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打破第一第二课堂之间的藩篱,摆脱工作束隔,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平台。

(1)优化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应用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标准上看,中外合作学校协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学科课程设置等问题,满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发展需求;从实践教学的时空布局上看,打破以年級和班级隔阂,以专业和兴趣为基础,提高课程学习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知名教授、行业专家联手助阵上“活”思政课,强抓实践育人时效。

(2)落实第二课堂,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基地

强化中外交流,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大多采用“双培养”(双录取、双培养、双学籍、双文凭)的方式,部分学生在国内外分段完成学业,总过小学期组织有留学意向学生到国外合作高校进行交流访学,搭建学生、学校、国外合作院校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平台。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国家荣誉感与民族归属感。

(3)彰显第三课堂文明,规范学生素质养成

以学生课堂守纪,宿舍规整等日常文明行为养成为目标,注重強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能力。通过实施量化考评,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意识。

(三)把握全方位育人,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需要从不断扩充实践育人的运行形式,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对于兴趣度,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体系。

首先,顶层建构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大方向,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根本任务,加强党委的领导,统筹办学总体规划制定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标准体系等顶层设计,结合中外办学特色,创新国际合作机构的引进和发展通道,探索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

其次,人才培养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自觉把服务和贡献社会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培养传播中华文化,发扬中国精神,引领中国潮流的“中国心”人才;嵌入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充分运用好两微一端平台,用网络语言开展思想教育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主动发声,作正面信息的“舆论先锋”、流言和虚假信息的“粉碎者”。

最后,在教育环境营造上,借助国际化实践基地,打造信息化“智慧校园”加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教育升级。要以“技防”手段和“法防”措施,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呵护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方针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迎来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新时代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培育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兼具批判性思维与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林金辉.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鼓与呼[N].人民日报,2010-08-27.

[2] 教提案[2016](339).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17(教育类340号)提案答复的函[S].2016.

[3]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DB/OL].http://cfcrsorg.xmu.edu.cn/info.aspxn_id=00xw1712041342292107.

基金项目:文章系课题项目: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FMPB18009。

作者简介:林丽榕(1992.05- ),女,汉族,福建宁德人,高校助教,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思政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